穩健,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。
真正的成長,不是順風順水,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。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,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。特別是在熊市週期,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。
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。作爲內部人,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——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,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%,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,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;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,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。
更重要的是,穩健並不等於守成,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,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。
歡迎閱讀完整報告:https://www.gate.com/zh/announcements/article/46117
全球市場聚焦:加密與AI交匯下的機遇與挑戰
加密與AI交匯時代的全球市場動向
在當前的加密與AI交匯時代,許多重要的市場動向正在悄然發生。本文將深入分析全球市場的關鍵動向,從地緣政治衝突到加密貨幣突破,從貿易談判到貨幣政策分化,爲讀者提供全面的市場洞察。
Token2049迪拜盛會:行業熱情重燃
Token2049迪拜會場人頭攢動,各大交易所和優質項目紛紛亮相。與去年的暴雨天氣不同,今年的整體體驗大幅提升。市場情緒明顯回暖,項目方重拾"建設模式",展現出堅定的信念與遠景。
然而,場外活動過於密集,加上迪拜交通擁堵,往返各活動間常需耗時30-40分鍾。盡管如此,一些創始人展現的執行力和長遠思維仍令人印象深刻。值得一提的是,全球正面臨"開心果短缺",部分原因竟是迪拜那款廣受歡迎的開心果巧克力。據悉,這款巧克力在某大型連鎖超市的售價從7美元漲至10美元,而迪拜原產的更是高達20美元一塊。
印巴衝突升級引發國際關注
近期,印巴緊張局勢全面升級成爲國際焦點。這場衝突可追溯至1947年英屬印度分治,此後兩國已爆發四次重大戰爭。值得注意的是,自1998年起,雙方均擁有核武器,使得任何衝突都可能產生更爲嚴重的後果。
本輪緊張局勢源於4月22日發生在印控克什米爾的恐怖襲擊,造成26名遊客(多爲印度教徒)遇難。印度隨即指責巴基斯坦庇護恐怖分子。印度隨後發起軍事行動,打擊了巴控克什米爾的多個目標。巴基斯坦則譴責這是"戰爭行爲",並聲稱已進行報復性打擊。
衝突持續升級,雙方在實控線附近交火,導致大量平民疏散。國際社會呼籲各方保持克制,但在民粹主義情緒推動下,雙方都難以在沒有"勝利"的情況下退讓。
全球宏觀經濟政策分化
全球宏觀經濟政策呈現明顯分化。中國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,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。與此同時,盡管油價走低,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同意增產,可能旨在刺激全球經濟增長。
美國方面,联准会在第一季度GDP爲負的情況下維持利率不變,通脹控制和經濟增長的平衡仍需觀察。相比之下,英國選擇下調利率,展示了不同的貨幣政策路徑。
此外,美國與英國達成了一項貿易協議,這是近期首個正式的雙邊貿易協議。雙方同意降低汽車、農業和鋼鐵的貿易壁壘,爲未來更全面的貿易協定鋪平道路。
AI戰略與芯片外交新動向
美國政府暗示可能調整AI擴散管控框架,這一轉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。新政策可能將AI芯片出口作爲貿易談判工具,而非實施全面限制。通過給予盟友更大的準入權限,美國公司可以擴大市場、增加利潤並保持技術優勢。
然而,限制措施可能適得其反,反而刺激創新。以某中國科技巨頭爲例,他們開發了高效的AI模型,能在極短時間內處理復雜查詢。這表明,需求indeed是創新的驅動力。
在全球AI學術會議上,來自美國、中國和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展示了最新成果。中國代表強調他們的模型使用更少的內存,顯示出在資源受限情況下的創新能力。這意味着過度限制可能只會暫時減緩某些國家的發展,反而可能無意中加速他們的進步。
臺灣貨幣異動與區域資金流向
新臺幣近期出現劇烈波動,在短短兩個交易日內升值超過10%,創下數十年來最大幅度。外資大量流入臺灣股市,尤其是半導體板塊。臺灣當局選擇不幹預,暗示允許新臺幣升值。然而,新臺幣升值可能影響出口,而臺灣經濟高度依賴出口。
其他亞洲貨幣也出現波動,市場預期其他央行可能採取類似行動。分析師對新臺幣未來走勢看法不一,有人預測將繼續升值,也有人認爲即將回調。新臺幣漲主要受AI熱潮和外資湧入推動,但背後潛藏風險,一旦出口數據惡化,政策可能隨之調整。
中美貿易談判取得突破
近日,中美雙方在瑞士舉行經貿會談後發布聯合聲明,宣布對部分關稅進行調整。美國將取消大部分加徵關稅,並暫停部分"對等關稅"。中國也相應取消和暫停了一些反制措施。雙方同意建立機制,繼續就經貿關係進行協商,以通過制度化的溝通機制解決分歧。
貿易戰以來已對雙方經濟造成實質影響:美國企業成本上升,轉嫁給消費者導致價格漲和供應鏈延誤;中國工廠活動放緩,出口下降。北京採取了一系列刺激措施應對,但貿易戰的影響已超越關稅本身,影響全球貿易穩定。
比特幣企業持倉趨勢加強
比特幣近期突破10萬美元大關,反映了市場對加密資產的熱情高漲。企業持倉比特幣的趨勢繼續加強:
某大型軟件公司在佛羅裏達舉辦企業比特幣大會,強調比特幣作爲企業儲備資產的重要性。該公司宣布再次購入比特幣,繼續保持全球最大企業比特幣持有者地位。
一家東京上市公司也購入大量比特幣,使總持倉達到具有象徵意義的數量。該公司已成爲亞洲最大的上市比特幣持倉公司,全球排名第11位。
一位業內知名人士宣布成立新公司,專注於比特幣媒體、挖礦和基礎設施建設,旨在收購陷入困境的比特幣企業並重啓其資產,背後有機構和主權資金支持。
各國加密政策態度分化
韓國即將舉行總統選舉,主要候選人均承諾推動比特幣ETF合法化,形成罕見的跨黨派共識。這一政策旨在促進中產階級財富積累並爲年輕一代提供更多機會。監管機構表示願意討論實施方案,標志着政策態度的重大轉變。
美國一些州也在逐步接受比特幣:新罕布什爾州批準了允許將部分公共資金投資於比特幣的立法,亞利桑那州則允許將無人認領的數字資產用於質押或賺取獎勵。
然而,一些地區和國家對比特幣持謹慎態度。佛羅裏達州撤回了其比特幣戰略儲備法案,英國財政部官員表示比特幣不適合作爲公共資金儲備。日本、瑞士和俄羅斯等國家也排除了比特幣儲備,強調了公共財政管理中穩定的重要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