穩健,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。
真正的成長,不是順風順水,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。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,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。特別是在熊市週期,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。
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。作爲內部人,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——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,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%,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,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;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,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。
更重要的是,穩健並不等於守成,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,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。
歡迎閱讀完整報告:https://www.gate.com/zh/announcements/article/46117
上市公司加密財庫戰略引爭議 專家警示潛在風險
加密財庫策略:上市公司新寵還是潛在風險?
近期,加密財庫策略在上市公司中大受歡迎。據統計,至少124家上市公司已將比特幣納入公司財務戰略,作爲資產負債表上的重要組成部分。除比特幣外,以太坊、Solana和XRP等加密貨幣也被一些公司採納。
然而,一些業內專家近日表達了對這一趨勢的擔憂。他們將這些上市投資工具比作曾經的灰度比特幣信托基金(GBTC),後者的溢價轉折價曾引發多家機構崩潰。某銀行數字資產研究主管警告稱,若比特幣價格下跌22%,可能導致企業被迫拋售。如果比特幣跌至9萬美元以下,約半數企業持倉可能面臨虧損。
截至6月4日,某上市公司持有約580,955枚比特幣,市值約610.5億美元,但其公司市值高達1074.9億美元,溢價接近1.76倍。除此之外,還有多家背景顯赫的公司近期採用了比特幣財庫戰略,籌集大量資金用於購買比特幣。
然而,有專家指出,這些公司的操作模式與當年GBTC套利模式極爲相似。一旦熊市來臨,其風險可能集中釋放,形成"踩踏效應"。
回顧歷史,GBTC曾在2020-2021年風光一時,溢價一度高達120%。但進入2021年後,GBTC迅速轉爲負溢價,最終成爲多家機構崩潰的導火索。GBTC的機制設計是一種"只進不出"的單向交易,這種設計催生了大規模的"槓杆套利遊戲"。
當市場轉向時,這種運作模式瞬間崩塌。多家機構不得不大規模拋售GBTC,導致巨額虧損。這場始於溢價、盛於槓杆、毀於流動性坍塌的"爆雷",成爲2022年加密行業系統性危機的開端。
如今,越來越多公司正在形成自己的"比特幣財庫飛輪"。這一機制可能隨着機構逐步接受加密貨幣ETF和加密貨幣持倉作爲貸款抵押品而加速運轉。然而,有觀察者認爲,這種模式在牛市中看似自洽,但實質上將傳統金融手段與加密資產價格直接掛鉤,一旦市場轉熊,鏈條就有可能斷裂。
更嚴重的是,當這些公司的股票被借貸機構或交易所接受爲抵押品時,其波動性將進一步傳導到傳統金融或DeFi系統,放大風險鏈條。有顧問指出,"股權代幣化"的趨勢可能加劇這種風險。
盡管如此,也有分析認爲目前仍處於早期階段,因爲多數交易機構尚未接受比特幣ETF作爲保證金抵押。
某上市公司的案例引發了市場關注。有觀點認爲,該公司構建了一套高度可控的"類ETF+槓杆飛輪"系統,通過動態調整融資方式形成資本市場自我增強的飛輪機制。這種模式不僅構建出強大的融資和抗風險能力,也成爲比特幣市場波動結構中的"長期穩定變量"。
總的來說,上市公司加密財庫策略正引發市場關注和爭議。盡管有公司通過靈活手段構建出相對穩健的模型,但整體行業能否在市場波動中保持穩定,仍有待時間驗證。這輪"加密財庫熱潮"是否會重演GBTC式的風險路徑,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