💙 Gate廣場 #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# 💙
用Gate品牌藍,描繪你的無限可能!
📅 活動時間
2025年8月11日 — 8月20日
🎯 活動玩法
1. 在 Gate廣場 發布原創內容(圖片 / 視頻 / 手繪 / 數字創作等),需包含 Gate品牌藍 或 Gate Logo 元素。
2. 帖子標題或正文必須包含標籤: #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# 。
3. 內容中需附上一句對Gate的祝福或寄語(例如:“祝Gate交易所越辦越好,藍色永恆!”)。
4. 內容需爲原創且符合社區規範,禁止抄襲或搬運。
🎁 獎勵設置
一等獎(1名):Gate × Redbull 聯名賽車拼裝套裝
二等獎(3名):Gate品牌衛衣
三等獎(5名):Gate品牌足球
備注:若無法郵寄,將統一替換爲合約體驗券:一等獎 $200、二等獎 $100、三等獎 $50。
🏆 評選規則
官方將綜合以下維度評分:
創意表現(40%):主題契合度、創意獨特性
內容質量(30%):畫面精美度、敘述完整性
社區互動度(30%):點讚、評論及轉發等數據
2024年比特幣狂飆背後的五大驅動力剖析
2024年比特幣市場瘋狂背後的機理分析
2024年數字加密市場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瘋狂態勢,其中比特幣的表現尤爲突出。僅在過去一個月,比特幣就實現了超過50%的漲幅。這種驚人的市場表現背後究竟蘊藏着怎樣的機理?這種瘋狂還能持續多久?讓我們深入探討這些問題。
任何資產價格的漲都離不開供給的減少和需求的增加。我們可以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個角度來分析比特幣的價格走勢。
供給側分析
盡管比特幣持續減半導致供給側對價格的影響逐漸減弱,但我們仍需關注潛在的拋壓:
根據共識機制,新產生的比特幣數量不到200萬枚,且增發速度即將再次減半。這意味着新增拋壓將進一步降低。觀察礦工帳戶數據,長期保持在180萬枚以上,表明礦工沒有明顯的拋售傾向。
另一方面,長期持有帳戶的比特幣數量持續增長,目前約爲1490萬枚。真正高流通的比特幣數量相對有限,市值不到3500億美元。這也解釋了爲什麼日均5億美元的持續買入能帶來比特幣價格的快速漲。
需求側分析
需求增加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:
ETF:比特幣本輪牛市的獨特催化劑
比特幣通過SEC的ETF審批,獲得了進入傳統金融市場的資格。合規資金終於可以流入比特幣市場,而且在加密世界中,傳統金融資金只能流向比特幣。
比特幣的通縮特性使其易於形成旁氏結構和FOMO效應。只要基金持續買入,比特幣價格就會持續漲,持有比特幣的基金回報率就會領先,從而吸引更多資金進入。而未持有比特幣的基金則面臨業績壓力,甚至可能面臨資金撤出。這種模式在華爾街的房地產市場已經運作了數十年。
比特幣的特性更適合這種旁氏遊戲。過去一個月,每個交易日平均淨買入不到5億美元,卻帶來了超過50%的市場漲幅。這樣的買入量在傳統金融市場中只是九牛一毛。
ETF還從流動性角度提高了比特幣的價值。2023年全球傳統金融規模(包括不動產)達到560萬億美元,表明當前傳統金融的流動性足以支撐如此規模的金融資產。比特幣的流動性遠不如傳統金融資產,但傳統金融接入比特幣後,可以爲其創造更高估值的流動性。值得注意的是,這種合規流動性只能流向比特幣,不能流向其他數字加密資產。
富人偏好推動比特幣價格漲
根據市場調查,加密貨幣圈的億萬富翁在牛市中往往大比例持有比特幣,而中產階級或以下的投資者持有比特幣的比例通常不超過總倉位的1/4。目前比特幣市值佔整個加密貨幣市場的54.8%。如果普通投資者持有的比特幣比例遠低於這個數字,那麼大部分比特幣實際上掌握在富人和機構手中。
這引出了馬太效應:富人持有的資產tend to持續漲,而普通人持有的資產tend to持續下跌。如果沒有政府幹預,市場經濟必然出現馬太效應。富人不僅可能更聰明、更能幹,而且天然擁有更多資源。聰明的人、有用的資源和信息自然會圍繞富人尋求合作,形成財富的乘數效應。
在加密貨幣市場,富人和機構傾向於將非主流代幣作爲從普通投資者手中獲利的工具,而將流動性高的主流代幣(如比特幣)作爲價值儲存工具。財富tend to從普通投資者流向山寨幣,被富人或機構收割後再流入比特幣等主流代幣。隨着比特幣流動性的不斷提升,它對富人和機構的吸引力也會越來越大。
比特幣金融市場份額的重要性
SEC批準比特幣現貨ETF後,引發了多層面的市場競爭。包括大型金融機構在美國爭奪ETF市場領導地位,以及新加坡、瑞士、香港等全球金融中心的跟進。雖然機構砸盤的可能性存在,但在當前國際環境下,拋售後能否重新買回仍是未知數。
失去ETF背書的比特幣現貨不僅意味着發行機構損失手續費,還可能失去對比特幣定價的話語權。相應的金融市場也將失去對這種"數字黃金"——未來金融壓艙石的定價權,以及比特幣現貨衍生品市場。這對任何國家和金融市場都是戰略性失敗。
因此,全球傳統金融資本難以形成砸盤的共謀,反而可能在不斷搶籌的過程中形成FOMO效應。
比特幣:華爾街的"銘文"
對於低成本、高賠率的資產,適度投資不僅可以顯著提高資產組合的收益率,還能控制風險。比特幣目前在傳統金融市場的估值仍然較小,且與主流資產的相關性不高。因此,對主流基金來說,持有少量比特幣是合理的選擇。
如果2024年比特幣成爲主流金融市場回報最高的資產,沒有投資的基金經理將難以向投資者解釋。相反,即使持有1%或2%的比特幣,即便虧損,也不會對整體業績造成太大影響,且更容易向投資者解釋。
比特幣:華爾街基金經理的潛在"灰色地帶"
比特幣的半匿名特性可能爲基金經理提供了一定的操作空間。雖然主流交易平台需要KYC,但線下OTC交易仍然存在。監管機構可能難以全面監管金融從業者的現貨持倉。
基於前述分析,基金經理有充分理由投資比特幣。考慮到比特幣的流動性特徵,少量資金就可能對其價格產生顯著影響。在這種情況下,基金經理可能會利用公衆資金來間接提升自身利益。
項目的流量自提效應
"流量自提"是加密貨幣市場的獨特現象,比特幣長期受益於此。其他項目爲了借助比特幣的知名度,不得不推崇比特幣的形象,最終反而將自身運營的流量導向比特幣。
回顧所有山寨幣的發行歷程,都會提及比特幣的傳奇故事和中本聰的神祕與偉大,聲稱要成爲"下一個比特幣"。這種模式使得比特幣無需主動運營就能獲得持續的品牌建設。
當前項目競爭更加激烈,比特幣上數十個Layer2、數千萬銘文項目都在嘗試借助比特幣的流量,共同推動比特幣實現大規模採用。這是比特幣生態首次有如此多的項目爲其背書,因此今年比特幣的流量自提效應可能比往年更強。
結論
與去年相比,市場最大的變量是比特幣ETF的獲批。通過分析我們發現,所有因素都在推動比特幣價格漲:供給減少,需求激增。
綜上所述,比特幣很可能成爲2024年最大的投資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