激励测试网:推动PoS区块链成功的关键机制

robot
摘要生成中

探讨激励测试网:推动区块链协议成功的关键力量

近年来,权益证明(PoS)区块链日益盛行。这一趋势体现在以太坊向PoS转型、Cosmos生态系统的蓬勃发展,以及Aptos、Sui等新兴PoS公链的崛起。

PoS机制依赖验证者网络,这给项目带来了两大挑战:首先,内部测试的价值有限,因为网络依赖去中心化的外部参与方执行共识;其次,节点运营成本高昂,需要专业技能和精力投入。

这些因素催生了激励测试网的兴起。最早由Cosmos通过其Game of Stakes项目引入,这种机制允许在正式启动核心功能前,以去中心化和低风险的方式测试区块链。

激励测试网的本质

激励测试网通常是一个游戏化的项目,鼓励外部验证者、开发者和其他用户参与区块链网络测试,并获得奖励。历史上,此类测试网主要用于权益证明基础设施的测试。成功的激励测试网能够:

  1. 培育强大的节点运营者网络,确保项目上线时的稳定性和去中心化程度。
  2. 模拟去中心化PoS网络,测试底层基础设施,发现潜在问题。

参与者通常获得协议原生代币或稳定币作为奖励。近期,激励测试网的应用范围已扩展到智能合约部署、治理投票、交易、跨链基础设施、安全措施和通用协议使用等领域。

Coinlist撰文:为什么说激励测试网是协议成功的重要推手?

构建激励测试网的关键考量

明确目标

部署激励测试网可以设定多种目标。首要任务是确定需要以去中心化方式测试的关键协议部分,然后考虑项目规模、准入条件和成功指标等因素。大多数项目专注于节点基础设施的性能和安全性,但也可以设定其他目标。

例如,某DEX项目成功吸引了超过11,000名交易者参与,不仅验证了交易所创造市场效率和确保流动性的能力,还发现并修复了一些重大漏洞。

设定准入门槛

准入条件确保参与者满足最低标准。对验证者的常见要求包括硬件配置、运营经验和技术能力,有时还考虑地理多样性。同时,确保足够多的参与者也是实现网络充分去中心化的重要因素。不同项目的验证者数量从100到2800多不等。

对于测试交易所功能和借贷协议的项目,准入门槛通常较低,因为参与风险较小,奖励可根据表现设置上限。

KYC是大多数激励测试网项目的普遍要求,这有助于合规分配奖励并预防女巫攻击。

激励正确行为

激励测试网的关键在于通过项目设计和奖励机制确保:全面测试所有功能,并帮助参与者为主网上线做好准备。

测试网通常分阶段进行,逐步测试网络各个部分。例如,某L1项目的测试网分为至少三个阶段:首先是验证者搭建和代码部署,然后是经济机制和DeFi原语产品,最后是验证者性能评估。

奖励通常以主网上线后的原生代币形式发放,部分项目也使用稳定币。近期多个项目为测试网分配了约1%的代币供应量。

奖励方式主要分为两类:基于里程碑/任务和基于绩效。前者根据完成特定任务或发现关键问题来奖励参与者,有助于执行针对性的压力测试。后者(如验证者正常运行时间、交易性能或TVL最大化)有助于强化社区体验,对网络成功上线至关重要。

此外,测试网可以设计为对抗性或合作性。对抗性项目鼓励参与者在特定范围内协调攻击,测试网络面对真实威胁时的韧性。

利用测试网成果推动主网上线

测试网项目推动的社区建设和经验积累对网络的成功启动至关重要。验证者获得运营经验,开发者熟悉工具和文档,社区贡献者编写学习内容并提供支持,这些都有助于培养高质量社区。

项目方应持续与测试网参与者互动,直至主网上线后,以维持社区活力。一些项目通过发放赠款来进一步激励工具开发,或为优秀验证者提供额外代币激励。部分项目甚至在多年内推出多个测试网项目,持续激发社区活力。

总之,激励测试网作为一种创新机制,在推动区块链协议成功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通过精心设计和执行,它不仅能够全面测试网络功能,还能培育活跃的社区生态,为项目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
Coinlist撰文:为什么说激励测试网是协议成功的重要推手?

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,仅供参考(非陈述/保证),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,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。详见声明
  • 赞赏
  • 5
  • 转发
  • 分享
评论
0/400
光速退群大师vip
· 08-13 04:14
pos都卷这么狠了啊
回复0
SelfMadeRuggeevip
· 08-12 17:51
PoS不过是场资本游戏罢了
回复0
链上资深吃瓜群众vip
· 08-10 07:57
pos就是这么卷啊
回复0
散户心理医生vip
· 08-10 07:51
Cosmos就是带动了这波浪潮老大哥
回复0
薄饼吃不起vip
· 08-10 07:44
币圈还得靠自己啊
回复0
交易,随时随地
qrCode
扫码下载 Gate APP
社群列表
简体中文
  • 简体中文
  • English
  • Tiếng Việt
  • 繁體中文
  • Español
  • Русский
  • Français (Afrique)
  • Português (Portugal)
  • Bahasa Indonesia
  • 日本語
  • بالعربية
  • Українська
  • Português (Brasil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