🎉 #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& ES Launchpool# 联合推广任务上线!
本次活动总奖池:1,250 枚 ES
任务目标:推广 Eclipse($ES)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$ES 专场
📄 详情参考:
Launchpool 公告:https://www.gate.com/zh/announcements/article/46134
Alpha 第11期公告:https://www.gate.com/zh/announcements/article/46137
🧩【任务内容】
请围绕 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活动进行内容创作,并晒出参与截图。
📸【参与方式】
1️⃣ 带上Tag #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& ES Launchpool# 发帖
2️⃣ 晒出以下任一截图:
Launchpool 质押截图(BTC / ETH / ES)
Alpha 交易页面截图(交易 ES)
3️⃣ 发布图文内容,可参考以下方向(≥60字):
简介 ES/Eclipse 项目亮点、代币机制等基本信息
分享你对 ES 项目的观点、前景判断、挖矿体验等
分析 Launchpool 挖矿 或 Alpha 积分玩法的策略和收益对比
🎁【奖励说明】
评选内容质量最优的 10 位 Launchpool/Gate
InfoFi与信息茧房:Web3内容传播的结构性挑战
Web3内容传播:旧问题的新表现
近期,许多人开始讨论InfoFi是否会造成"信息茧房"。经过深入思考和案例分析,我认为这并非InfoFi特有的问题,而是内容传播本身的结构性结果。InfoFi只是让这一现象变得更加明显。
从本质上看,InfoFi对项目方而言是一个加速器。它的目的是让项目看起来热门,吸引用户注意,从而促进互动或转化。项目方通常会分配预算用于InfoFi活动,同时寻求能够动员有影响力意见领袖的营销机构合作。
信息茧房的形成往往始于上层内容。当大型意见领袖发布推广内容时,较小的意见领袖会跟风。再加上社交平台算法的推荐机制,用户的信息流很快就会被同一项目的相似内容充斥。
这种现象给用户造成了一种错觉,似乎整个世界都在讨论同一个项目。然而,这并非InfoFi的特有现象。在InfoFi出现之前,意见领袖同样会轮流接受推广任务。InfoFi只是将这种内容投放机制变得更加系统化和可视化。
InfoFi确实提高了信息的组织和传播效率,但这种效率是建立在现有"注意力结构"基础上的加速,而非颠覆。项目方倾向于将预算投向大型意见领袖,这部分内容会先行上线。InfoFi机制又调动了中小型创作者在短时间内集中输出内容,社交平台的推荐算法随之将这些内容识别为热门话题,形成闭环。
此外,由于内容源头相对集中,创作者的写作目标也较为相似,大多是为了参与、得分或获得曝光,而非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项目。这导致用户看到的内容表面上不同,实则相似,逐渐产生被困在单一项目叙事中的感觉。
对于用户的焦虑,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:
内容重复性高:这个问题源于项目方的预算分配结构,而非InfoFi本身。
内容质量低、AI同质化严重:实际上,InfoFi的评分模型有对抗机制,过于机械、缺乏特色的内容难以获得高分。高质量的内容仍然需要依靠优秀的叙事结构、观点质量和互动数据。
活动上线后充满"硬广味":这是用户最直观的反感点。解决方案可以包括弱化项目上线的仪式感,以及引入自助投放机制。
理想的情况是,项目方能够通过数据看板默默发放空投,奖励早期自然互动的用户,而不是公开宣布"参考InfoFi看板排名发放空投",这样反而会导致用户为了奖励而刷榜、搞虚假互动。
最终目标是让参与不仅仅是为了奖励,而是因为用户真正感兴趣。奖励应该是一个意外之喜,而不是主要动机。
总的来说,InfoFi并非制造了信息偏差,而是放大了原本存在的传播结构偏差。解决之道在于如何让传播结构更加健康,无论是通过提高参与门槛、优化激励设计,还是引导项目方更自然地设置空投预期,都应该以提高内容质量为目标,而不仅仅是追求内容数量。
如果能够实现这一点,InfoFi就不仅仅是一个流量工具,而将成为Web3内容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。